《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1次締約方會議30日在巴黎召開。在本屆大會上,中國作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參與者,將與各國一道就達成新的全球協議,對2020年后遏制溫室氣體排放、保護地球免遭災難性氣候做出努力。近年來,中國在環境治理、節能減排、推進綠色低碳等方面成效顯著,同時,中國也勇于主動承擔國際責任,并以此為動力積極探索清潔、綠色、可持續能源的高效利用,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做出積極貢獻。
日前,《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5年度報告》如期發布。報告指出,截止到2014年,全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6.1%,比2010年累計下降15.8%。“十二五”中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1.2%,比2005年提高了4.4個百分點。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了21.88億立方米。對此,國家發改委副主任、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表示,十二五期間,中國節能減排在多個領域都取得積極成效,“低碳省市、園區、社區的試點工作現在正在有序開展,7個碳排放交易試點也全部實現了上線交易,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逐步在加強。全社會綠色低碳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在顯著提升,應該說中國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今年6月,中國政府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提交了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文件,明確提出于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45億立方米左右。對于實現上述目標,國家發改委能源所副所長戴彥德稱,在注重節能減排的同時,還需在能源的供應端和消費端做出努力,“供應端要考慮怎樣增加高效清潔、低碳無碳、連續再生、有序利用的非化石能源的比重。太陽能、風能、水電、核電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它們不排放二氧化碳。下一步要大量推廣使用天然氣,相對于煤而言,它的二氧化碳排放比較少。另一方面,使用端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節能。”
“十三五”期間,創新理念將被置于引領社會發展的首要地位,同樣,在提升節能減排效率、發展清潔高效能源方面,創新也將發揮重要作用。今年7月,國務院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其中提出要發展互聯網+智慧能源,推進能源生產與消費模式革命。作為智慧能源建設重要組成部分,新能源微電網引發廣泛關注。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介紹說,通過數據技術把用戶的用電系統和生產電能的系統連在一起,再通過智能化管理,讓它們之間契合、互動,使能源效率變得非常高,“在未來的微電網里,電像信息一樣流動,所有企業和家庭都可以通過分布式能源參加清潔能源生產,可以在家里屋頂,辦公室屋頂,廠房屋頂建立清潔發電,跟用戶互動起來,形成小型的微電網。可再生能源的不穩定性可以通過這個系統把它消化掉,最終轉換為更清潔更高效的能源系統,老百姓能參與進這個系統,其實跟互聯網一樣,解決大家的參與問題。”
在節能減排方面腳踏實地,在發展新能源方面積極探索,中國正在用行動改變自己的發展道路,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做出貢獻。解振華認為,中國正在采取積極措施解決大氣污染等問題,對于全球氣候變化,中國同樣不會停下努力的腳步,“我們正在治理大氣污染,也制定了節能減排的方案,采取了節能、提高能效、調整能源結構、增加森林碳匯等措施。如果這些措施能夠很好地協調,完全能夠解決這些問題。中國也和世界各國一樣,對氣候變化問題的認識,最近這十年變化非常大,中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這些措施越來越得到了全國各地方政府、企業家、社會機構和老百姓的認識和支持。”